潍坊滨海区组织部分学校开展“生态+文化”研学活动实践

潍坊 更新于:2025-10-18 12:34
  • 充满元气的聪明面条Jz

    大众网记者 刘建永 通讯员 袁明国 潍坊报道

    近日,潍坊渤海实验学校、蓝海学校部分师生走进寿光极地海洋世界与仓颉汉字艺术馆,开展“海洋探索+文化溯源”主题研学活动。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“深化研学实践 强化五育融合”的工作要求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自然脉搏、对话文化根脉,切实将“行走的课堂”转化为育人实效。

    对标“生态育人”要求解锁海洋研学新课堂

    滨海区出台的研学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“研学活动需融入自然教育、厚植生态意识”,此次极地海洋世界研学环节,将“观察探究”与“思政引领”深度融合,为学生打造了一堂生动的“海洋生态课”。

   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学生们围绕“极地生物生存环境”“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”两大核心问题展开探索:当上万尾黄金鲹组成的“金色丝带”在水中灵动穿梭时,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神奇;与被称作“海洋中的金丝雀”的海狮互动时,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理念悄然扎根;而在精彩的海豚表演环节,讲解员巧妙融入“科学保护海洋”知识,引导学生思考“如何守护蓝色家园”。

    整场活动设计紧扣“让学生在自然体验中树立生态责任”的要求,让原本抽象的生态知识变得可感、可知,真正让海洋研学成为生态教育的生动载体。

    响应“文化溯源”号召打造汉字育人新场景

    为响应“文化溯源”号召,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仓颉汉字艺术馆研学环节,区教育局指导学校以“触摸汉字温度、厚植文化自信”为核心目标设计活动流程,让学生在追溯汉字起源的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。

    师生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艺术馆墙上硕大的“字”上——这一精心设计的开篇,瞬间唤起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。随后,讲解员结合甲骨文复制品、金文拓片,生动讲述汉字从远古走来的故事,让学生深刻感知中华文字的悠久根脉。在动手体验区,设置毛笔写甲骨文、活字印刷“我爱汉字”作品等环节,实现以实践促传承,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受汉字魅力,培育文化认同。

    此次“海洋探索+文化溯源”主题研学活动,既是一次“走出校园看世界”的实践之旅,更是一堂“生态意识+文化自信”的融合育人课。学生们不仅近距离观察了海洋生物、解锁了海洋生态知识,更在追溯汉字起源的过程中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,实现了“自然认知”与“文化素养”的双重提升。

    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以‘五育并举’为导向,进一步优化研学课程设计,整合更多优质社会资源,让研学活动更具针对性、实效性和趣味性,真正让‘行走的课堂’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多活力。”潍坊滨海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